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江南app > 江南app知识

幼儿教江南app育十篇

  江南app江南app江南app江南app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教育,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江南app,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中对“发展教育性”的理解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而且在不同时期有着质的差别。幼儿有着独立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以此为基点,以“发展”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注重儿童的兴趣。二是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让儿童参与活动的构想、计划、实施、评价等。三是尊重儿童的生命整体性,关注儿童全面人格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智力过程,儿童的认知与情感,社会道德成果与智力成果同等重要。四是关注儿童的个别差异。总之,这种课程关注儿童的内部冲动,要求以适应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基点,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解决疑问,形成儿童自发的积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儿童的发展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以环境为媒介的儿童自身的创造。儿童主动积极地选取环境要素作为学习对象,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儿童自发的积极的游戏或创造性活动,便没有教育,也没有发展。为使儿童的活动能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展开,就得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和情绪倾向及能力。适应儿童的要求、兴趣、爱好、能力和情绪倾向来选择学习题材。这是幼儿课程标志的重要标准,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要认为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原封不动地让他们学习。因为儿童所感兴趣的事物并非一切都有意义,未必都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比如,让大多数儿童都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奥特曼就未必能培养儿童的正义感,反而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谓发展,不是单纯的变化,而是朝着比眼前更好、更正确、更美好的状态提高的运动,即意味着价值向上的运动。这种价值向上唯有借助思维与行动逐渐地接近合乎科学的逻辑的判断或是伦理规范、审美规范的规范化、法则化的运动才有可能。为实现这种价值向上的合乎目的的运动发展,就得使儿童逐渐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所固有的方法,儿童才能一步步地合乎规范地进行思考和行动。

  第二,不要认为发展是先行于教育并同教育无关的,教育必须自己追随儿童内部产生的心智的年龄成熟过程。人的形成过程源于儿童内部的各种成熟而展开的单纯联系过程,儿童的各种心智是否发展是受儿童从事什么活动所制约的。这就意味着人的心智功能受外界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教育的作用。提供给儿童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实施不同的指导,他的发展时期、速度、方向会大相径庭,儿童一旦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就会及早地显示出新的力量和新的发展,因此从幼儿时就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早期阶段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往往会对他们以后良好行为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这是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品德、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在幼儿时期所形成的一切品质和习惯是非常牢固的,会影响一生,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兴趣最高。特别是小班幼儿,过深的道理他们听不懂,只有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因此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交往技能,利用看图片、讲故事、学儿歌、做游戏形式向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形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玩玩具使幼儿精神愉快,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动作,丰富他们的知识,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玩玩具时,可以不断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比如,要好好爱护玩具,如果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就应该马上交给教师设法去修。开玩具商店的游戏也是幼儿们最感兴趣的。老师当售货阿姨,幼儿来买玩具,游戏规则是能够正确地说出玩具的名称和怎样爱护玩具,就可以把玩具买到手,而“售货员”阿姨要逐个地提醒小顾客要爱护玩具,通过这样的游戏,加深了幼儿对玩具的认识,使幼儿受到教育,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一种美德。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必须从小开始。通过劳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自我服务的简单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脱鞋、摆小椅子、收拾玩具、洗手,进餐等,尽早脱离成人的照顾,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幼儿知识经验少,动手能力差,在教给幼儿每项任务之前,老师要做示范,然后与他们一起做,最后再让他们独自去做,完成后应及时表扬、鼓励,向他们表示出满意的微笑、亲切的拥抱,当众表扬赞美。

  首先,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幼儿园失去了经费保障,出现经费紧缺,有些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园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有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开办兴趣班、特长班,为了多吸引幼儿前来入园盲目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有的幼儿园从幼儿的伙食上克扣从而节省开支,一些幼儿园在改制之后为了减少开销不同程度地压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甚至幼儿教师大逃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学校教育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无论对于个人的全程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此阶段的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如果这一阶段发展良好,那么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此时发展不足,那么以后的发展就是相当吃力的,发展空间也小了很多。幼儿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没有幼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至高等教育都是空中楼阁。然而现实却是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全国务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即使没有政府的重视也备受关注,高等教育由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运作与发展得到了不少的重视,幼儿教育却没有受此殊荣。无论从人的终身发展还是从大的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影响是长远的,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应是国家慎重考虑和予以重视的。

  (一)受教育权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当然包括幼儿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接受幼儿教育也是每个幼儿的基本权利。众所周知,个人权利的实现需要社会予以保障。如果幼儿教育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和必要的法规保障,那么幼儿的受教育权是很难被保障的。

  (二)社会向幼儿尽责后才有资格向幼儿提要求作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中介,教育把社会的发展要求转化为人的发展要求,通过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的发展和幼儿的参与。

  传统幼儿园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尽快显现教学成果,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于幼儿进行技能培养,而忽略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自我意识过强、道德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德育对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抓好教学契机,做好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微小角落,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道德学习,以便能够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幼儿的道德素质。比如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说说食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不是简单从超市买来的,而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再经过厨房的叔叔阿姨精心制作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不浪费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大班时期正处于幼儿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幼儿早上来园主动和老师问好,跟父母再见,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家人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养成懂礼貌、懂道德的良好认知。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帮助个子小的同伴搬下小椅子,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也要鼓励学生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让他们能够养成关爱生命、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爱同伴、爱集体、爱自然的情感。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幼儿就会有很大的学习收获,他们的道德素质也会不断提升。

  在做好日常渗透、教育之余,我们也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契机,通过良好的教学契机渗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德育素质。比如节日就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引导幼儿在节日的时候了解节日含义,鼓励幼儿参与节日活动也是引导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有很多德育教育的重大节日,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这些节日是我们开展道德教育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节日内涵,比如在国庆节让幼儿了解祖国的成立与发展,进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重阳节时,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温暖,给爷爷奶奶捶背、帮外公外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八节”时,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讲一讲妈妈哺育孩子的经历,知道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地体验爱,并发自内心的想付出爱,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者给妈妈唱首歌;……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不能够只顾自己快乐,要认识到这是妈妈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培养他们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情感。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不了理论的说教,如果教师教授的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受,渗透道德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今天我来做家务》的生活情境,通过父母、孩子角色的扮演来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家里的劳累,注重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情感,让幼儿从体验、理解亲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感出发,由此及彼,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与责任感,萌生亲近、关爱自己生活周围的人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角色互换》《找朋友》《我是环卫工》等一系列情境模拟活动,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提升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综合认知,体会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意,知道家庭的温馨,学会如何去爱父母,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家人的爱。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家庭意识与社会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科学改编游戏形式,让道德教育融合在游戏之中,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到更多的道德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我来当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游戏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亲自给小动物喂食,抱着小动物去走路等等,幼儿真切地体验到当爸爸妈妈的不易,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另外还可以通过《今天我是小老师》《今天我来当爸爸》等活动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家长的辛劳,提升他们对于师长的情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人之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捉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捉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哪些是正确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儿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 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的强化巩固。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8.这个球该不该接刘芸,冯桃,龚顺梅,任慧娟,常娟,吴勇真,阎慧茹,李静,陶小玲,张亚军,董婷,沈利民,李无媛,周经梅,倪仲娟,黄春娥,周慈慧

  在一次见习中,一天早晨,我看到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一朵大玫瑰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当时我正想观看一下这这小女孩要做些什么,刚好一位老师看见了,她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老师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江南app。”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酸楚,眼泪立刻流了出来,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的教育,我立刻顿悟到幼儿教育应该以爱作为主旋律而施教!在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则是过早江南app、过多地给孩子们社会的规范幼儿,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一味地从成人的需要从发,“不该问”的不能问,“不该知道”的不能知道,“不该做”的不能做。这样教育的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的是同情与怜悯之心,缺乏的是爱与人文性。这种教育方式和理念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

  在上面老师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是以爱和关怀出发,融入儿童的世界,深入了解儿童摘花用意,从中即发现儿童天真烂漫的一面,又体察出儿童内心的真、善、美的情感。以爱施教亲切的接近幼儿,为我们更深入的认知幼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我认为这是幼儿教育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如果面对幼儿摘花,以常规的教育行为出发,不去观察和了解,站在成人思考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这是幼儿的一种调皮、无知、破坏的一种行为,前去给幼儿是严厉的斥责、“谆谆教导”,那将给幼儿心灵带来怎样的伤害,无形间给孩子笼罩上了一层惊骇、怯弱的阴影!儿童天真中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认知,行为中可以体现出他们是有判断的能力,儿童他们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时他们只是无法表达出来而已核心期刊。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敏锐而细微观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与情感,让其在自然状态下无邪的发展。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应坚持以爱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对幼儿的爱要广施,要惠及到每个幼儿,禁忌偏爱和独爱,幼儿接受教育过程中具有直觉的敏感性,教师一旦出现对某个幼儿特别的亲近,这会引起其他幼儿奇异的目光,内心会发出一种不能言语的猜疑“老师只喜欢某某,不喜欢我”长时间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他们可能会出现孤立,打闹,不听老师的话等行为,这是幼儿内心的不平,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情感,有他们微弱的判断,这些往往是作为幼儿教师常会忽略的,也是幼儿不能跟上教师教学节奏的根源所在。教师给予幼儿的爱学要一种大爱而不是私爱,用教师的爱给幼儿温馨,亲切的感受,充分地饱含天真无邪的乐趣,在乐趣中去感受爱幼儿,理解爱,学会爱。以此达到以爱传爱的目的。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记得肖川博士曾说:“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家庭良好的教育环境必不可少,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持爱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爱是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爱是春雨能滋润人们的心田;爱是人类美好道德的核心,人之为人岂能无爱。做为家长的如果自己孩子的教育如果缺乏爱,那注定你的还是的发展是残缺的。36岁,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作为家长应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下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在播撒这些爱的种子时,父母门必须给幼儿门足够的爱,这种爱不是“实爱”,不是溺爱,所谓“实爱”,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中,对他们的教育规划一定要以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为依据,切记不要以突显孩子有如何聪明,而大负荷的让幼儿学一些过早的知识,例如:大量的识字练习,书写过多的汉字,双语教学,这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只会扼杀幼儿的天性,增加幼儿负荷量和压力,封杀了幼儿的童真,势必在今后的成长中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在家庭教育中应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充分促进幼儿德、智、体的发展,这才是父母对幼儿真正的教育和爱。要想让幼儿全面发展,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这是很重要的。作为父母以身示范,以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在感动了自己也感动别人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呼唤出孩子们人性深处的温馨、善良与纯洁。用父母对孩子的爱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懂得了爱,这是良性的教育,也是当今社会需求的教育核心期刊。在家庭教育中,要尽可能的从爱的理念出发,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予幼儿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及自豪感,在孩子做得不足之时,多以爱之心给以引导幼儿,禁忌批评、指责。从中让他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尊重和信任幼儿,走进孩子的生活中去寻找,就会发现生活中“爱的教育”素材是非常丰富、无处不在的。

  比如音乐教学,要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教师选择让幼儿纯粹地跟唱来学的话,幼儿是能学会,但是会经常遗忘歌词,唱歌时毫无感情,很平淡无味。这时候如果换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某次课余时间我突然想教幼儿学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起初,我只是先带他们读歌词,感觉很机械,然后一句一句带唱,虽然幼儿能唱,但是听起来却很不悦耳,没有生趣,像应付我而唱。后来我想这是一首讲身体部位的歌,正好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小知识,于是,我带幼儿按照歌词的内容及顺序一一介绍身体的部位,并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边说边指,有了身体的动作,幼儿更加活跃了,都很积极地跟着我一起边说边指,很快幼儿对这些部位的顺序熟悉了,于是我再轻唱着带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效果要比纯粹的教唱好得多。用这种接近小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主动地来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幼儿唱出的歌很生动、很活跃,也

  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达到了本来的教学目的,又使幼儿学习了一些小知识。

  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心中有他人。这对于现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而教育的意义之一就是让幼儿初步认识社会,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是孩子懂事后第一次与同龄左右的小孩生活在一起,可谓集体生活的前哨战。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幼儿集体意识的重任,为孩子以后的集体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个幼儿园,每个班都有很多幼儿组成一个集体,而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很多方面都以自己为主,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着,因而个人意识太强,不懂得怎么和其他幼儿相处,在这里教师就要成为一个较好的引导者。

  比如每天来园时的桌面活动,每个桌子上都有玩具,但是幼儿们之间却时常会出现争抢的情况,对于幼儿来说不会觉得玩具多,只会觉得自己的玩具太少不够,而有些幼儿看到其他幼儿搭的玩具比较好自己想要,就会伸手去“拿”,这对于他们来说,不懂以语言交流来解决事情,不会分析,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去拿,因此会产生一些争执。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并经常地指导幼儿互相谦让,并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其他幼儿手里的玩具可以说:“可以把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么?”对于自己玩具太少可以说:“我的玩具快没有了,你能给我几个吗?”

  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有耐心,引导幼儿树立集体意识,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和其他人用语言交流,自己有想法也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别的幼儿或者老师知道,让幼儿渐渐地认识集体的概念。

  再如,我班有个幼儿特别爱讲话,不分上下课,也不管可不可以讲,他都会自言自语或者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没人陪他讲,他会自己哼着歌,上课时点他名提醒他,或者让他不要发出声音,他会视若无睹。这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得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他人。

  教师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让幼儿体会集体的重要性,比如《拔萝卜》这堂课,准备好一个大萝卜,然后一个人先去拔,拔不动再请一个幼儿来帮忙,依次请几个幼儿才把萝卜拔起来,让幼儿间接地理解人多力量大是一个集体的能量,而不是个人的能量。

  对于一些个人意识较强的幼儿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不再狭隘地认为集体意识就是放弃个人,从而认识到集体获得了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每个人都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儿教育存在极其特殊的一面,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教育,更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上的教育。孩子入园后,教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甚至比某些工作繁忙的父母更长,不可避免的,孩子会把教师当做自己父母的替代者,把自己感情寄托在教师身上。

  这有其有利的一面,能使孩子不再逃避老师,能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同时又存在不利因素,教师扮演父母的角色,极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凡事习惯于让老师去解决,自己独享其成。

  在幼儿教育上,我们必须在和孩子建立情感基础的同时,避免其依赖心理的产生。

  幼儿时常会发生摔交的情况,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幼儿摔交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教师在幼儿摔交的第一时间把他扶起来,并很关心地问:“有没有摔伤?”“那里疼?”等。而有些老师看到幼儿摔交,先会观察摔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这些教师会以一个很严厉的身份来处理这事,会给幼儿鼓励的眼光,并说:“×××是很勇敢的对不对?能自己站起来的,老师相信你!”看似冷淡的行为,让已经摔交的幼儿还要自己站起来,但是当摔交的幼儿站起来后,教师会去询问他的情况并给予表扬:“看吧,老师就知道我们×××很厉害,不需要老师帮忙就能站起来,真棒!有没有那里摔疼了呢?”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师应更多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幼儿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每日点人数时,可先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本班总人数,然后再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数,五个、五个数数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轻松掌握数数的技巧,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又如,孩子们通过观察会发现,汽车的轮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台阶,进餐时将勺和碗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与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在教学中班数学——守恒教育的内容时,笔者用自制的扑克牌,通过玩“抽牌配对”或“抽牌比大小”的游戏帮助学生学习守恒的相关内容。对于水平较低的幼儿,提供给他们的是同一花色的扑克牌,形状和颜色相同,且排列的形式也比较规则和单一。让幼儿彼此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牌大或谁的牌小,对于水平较高的幼儿,则使用不同花色的扑克牌。由于这些扑克牌中花色、形状、颜色及排列的形式都不同,他们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向的思维,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去正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牌中花色图案的数量,使每个幼儿在不同起点上都得到发展。再如,笔者设计游戏《铺路》的主要意图就在于,使幼儿在铺路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游戏《逛超市》中,幼儿通过认识超市物品——摆超市——购物的途径,轻松掌握了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的数学知识。玩水、玩沙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来感知容量守恒。此外,沙子和水泥合成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抢椅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数学很难,存在害怕心理和畏难情绪。作为教师,有必要及时发现幼儿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障碍,予以点拨排除,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喜欢上数学。如教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中,大多数幼儿由于缺乏经验而难以掌握应用题结构,常常出现编题错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此时,笔者改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感性入手,用描述的方式开始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又如,学习描述生活情景,让幼儿不仅要描述情节、数量,还包括描述答案:昨天自然角开了6朵花,今天有开了3朵,一共开了9朵。这样描述,暂时回避了幼儿较难掌握的提出问题这一要求,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兴趣很浓。接着,再让幼儿学习看图编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达到正确自编口述应用题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但不害怕编题,还常常脱口而编,互相纠正编题中出现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书面练习,也要细致了解,把幼儿容易产生的错误一一做好记录,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如幼儿学习减法难于加法;在加减运算中,逢“7”是孩子容易错的。教师应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平时训练中多出这方面的习题,帮助幼儿排忧解难,增强自信心。

  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为基础,改变原有的一些规则,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还分单数、双数排列,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另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序数。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着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