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江南app > 江南app知识

教育幼儿的方幼儿教育法十篇江南app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江南app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江南app、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 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设施已今非昔比。完善的幼儿教育设施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兴趣、开发思维和锻炼身体的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始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体现天赋和挖掘潜力,需要完善的教育设施作为支撑。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建设中,往往不乏一些高科技教育设施,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幼儿教师的配合下,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发智力,对幼儿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幼儿教育设施是幼儿教育的硬件部分,那么师资力量自然是幼儿教育的软件部分。传统观念认为,好的师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的能力往往是教育结果的潜在表现之一。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讲,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幼儿园期间,教师的行为和举止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幼儿教育主要集中在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均需要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有研究表明,5岁之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相对于18岁正常智力水平,50%的智力是4岁之前获得的,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期的智力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幼儿教育及后续教育的关键所在。

  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也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幼儿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中,相互接触密切,极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卫生保健工作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组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小组是必要且重要的,做好定期卫生检查、健康检查、幼儿预防接种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幼儿的患病率。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责任制,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幼儿茁壮成长。

  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合作是幼儿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导致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立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平台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以便双方都能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孩子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和幼儿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在一定的潜意识下进行学习和模仿,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作用会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古人云: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为了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律、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及习惯的培养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耐心培养。对于幼儿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应该操之过急,而是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教育和鼓励教育。幼儿教师的耐心和鼓励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幼儿的心理发育方面,教师的鼓励会塑造孩子自信、勇敢、坚强等特质,从而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往往会犯一些小错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纠正。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缺少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往往是抱着“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思想进行教育,其实这样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迸发期,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应该平等地面对孩子、耐心地引导孩子,给孩子进行叙事性教育,让孩子明辨是非利害关系,从思想上让孩子提高认识,从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图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主要课程,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美术教育中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下面我们对此来进行探讨。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职业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强迫地接收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幼儿年纪小,接触到的事物非常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认知欲望。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所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想象力思维和创造性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色彩和图画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美感的培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所以对幼儿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要按照幼儿的发育程度来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学习情绪,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避免负面情绪产生,并且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色彩和图画相关的游戏。

  很多幼儿园在对美术教育中采用个体教育方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幼儿个人的美术发展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设置一些集体创作题材,比如,一个故事情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吸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起点,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必须要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个学科,注重感知认识,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人的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在集中在上小学以前,也就是说幼儿阶段是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给幼儿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开发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多年的幼儿教学工作为我提供了研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舞台,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几岁的孩子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幼儿教学中要时刻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心情舒畅,没有拘束感,这对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给幼儿创设宽松环境。一是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二是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比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的教材。这其中不乏儿童读物,比如,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漫画、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是幼儿喜欢听和喜欢看的。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这样能更好的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幼儿围绕主题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这能有效的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训练法可以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入手确立训练主题。比如,进行关于“夏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夏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夏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夏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夏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从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来确定谈话的主题,比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幼儿之间的游戏和活动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舞台。儿童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的交往是随便的,也是最宽松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实际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若刻意对幼儿语音、词汇和造句语法进行简单训练,是不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违背了语言的本质功能――交往功能。而幼儿之间的交往正好符合语言的本质的功能。

  江南app

  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如在种植区糖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 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这样给幼儿提供更多语言元素,使之有话可说。

  (二)多听。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

  (三)多说。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四)多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 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幼儿教育。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大量事实证明,少年儿童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教育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为幼儿挫折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对幼儿挫折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面对,让其经受磨炼,摆脱困境,超越障碍,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中心理失常,离家出走、轻生等一些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问题少年的出现说明缺乏坚强意志、经受不了挫折是当今独生子女独有的现象,他们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轻易地放弃努力或放弃生命。

  就幼儿驾驭挫折能力的形成规律方面看,将挫折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3方面内容: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苗。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认为孩子生活经验少,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常常替他们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可能有对挫折充分感受和深刻体验。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地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使幼儿形成畏难和依赖的心理。所以,现在我们提倡接纳幼儿的挫折与失败,让幼儿有感受挫折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幼儿阶段,孩子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伴随着反复体验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危机相伴,而我们总是在遭遇这些挫折之后才成长起来。并让幼儿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可以说是提高幼儿挫折耐受力的关键。

  教给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目的在于行为的引导。可以通过挫折教育,使幼儿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通过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当幼儿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情境时,便会不自觉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方式,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才能线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挫折的思考和把握会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生存能力,学习走路时,很少由父母牵着手走,走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要分担家务,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决问题,他们便进一步地独立和成熟起来。

  主动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日本进行了大量尝试。平时,日本学校常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如经常让学生赤脚在布满碎石瓦块的地上走,冬天让学生穿着单衣在雪地里锻炼等。日本有关方面还建立森林之家、自然教室,实行“山村留学制度”等,定期让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生活,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如,孩子走路摔了跤,有的家长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对孩子说:“这地面真不好,让宝宝摔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比如“走路眼睛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打针有一点疼,但打了针病才会好”等等。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

  幼儿学前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授知识给孩子,让他们通过学前教育有一定的进步,思维和智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幼儿来说,教师讲授法是最有效的,在教学的时候,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传授知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吸收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促进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让自身的思维和智力都得到提升。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应该以故事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的孩子会向老师提问:为什么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来回答,老师在讲解故事的时候还应该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与他们进行互动,一方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保持了课堂的活跃性,让孩子们更好地获取知识。

  学生永远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当然幼儿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加以适当的引导,不能大面积地干扰孩子们的思维,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把这样的教学理念放到课堂的设计中,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聪明的狐狸》的时候,孩子们对故事所表达的意义和看法肯定不一样,老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这种想法,在讲完故事后,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狐狸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通过问题的提出,老师把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孩子间的相互互动,通过这样的小组互动,孩子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并且得出合理正确的答案,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开发,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智力的提升。在孩子们的讨论结束后,老师还应该抽查小组的讨论结果,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

  只要对幼儿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应该很清楚游戏互动法是非常有效的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因为幼儿天生对游戏就很感兴趣。教师在开展学前幼儿教育的时候,采用游戏互动法可以增加教学的效果,让幼儿教育更加丰富。所以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适当地融入课堂游戏,促进幼儿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字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数字接龙的游戏模式,并且采用计分的形式来进行比赛。首先教师把班级分成A、B、C、D四个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一块计分板,在数字接龙的游戏中,顺利接上的就计分,到最后看哪个小组的计分最多,最后老师给予表现好的小组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四个小组的孩子都表现出很积极的状态,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环境。

  幼儿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教师面对的对象就是幼儿,幼儿各方面都处在发育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自主探索法的应用正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声乐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声乐课程受到了幼儿的广泛喜爱。幼儿声乐的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师能力的增强而得以完善,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能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首先就当前幼儿声乐艺术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其次就声乐艺术教育的实践途径及方法展开探讨。

  声乐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增强幼儿的声乐学习能力。

  学校在进行幼儿声乐教学时,要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所有的声乐活动都围绕幼儿进行。首先,学校要面向全体幼儿,强调普及的作用。学校要重视幼儿声乐的普及工作,关注幼儿声乐的发展,寻找适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幼儿声乐教学中,要重视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优化教学课程,创造合适机会,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其次,要加强引导,崇尚真善美。学校进行幼儿声乐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因此幼儿在学习声乐时,要加强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同时,要做好经典的传承工作,弘扬我国优秀的声乐文化,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声乐文化薪火相传。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的计划,在针对性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教师开展的所有声乐教学计划都应该是围绕着幼儿开展,幼儿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要重视起来,幼儿产生了逆反的情绪教师要及时地做好沟通交流,找到根源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幼儿声乐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和少年宫,因此校外幼儿艺术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组成。要重视校外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少年之家、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园、少年儿童业余艺校等校外的幼儿声乐艺术教学中心。校外的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很多的方面,有书法、舞蹈、雕塑、绘画、音乐等,甚至还会有戏剧、文学、摄影等,因此校外的音乐机构通过这些艺术的集中教学,能够让幼儿掌握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评价美,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校外幼儿声乐教育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使用灵活的方法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勇敢地进行知识的创新。社会要鼓励建立幼儿声乐学习基地,聘请优秀的声乐教师讲述声乐的知识,构建强力的校外音乐机构。校外的声乐机构可以和学校的声乐教学进行联系,合力对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辅导,营造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

  讲授法主要是指教师使用口头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声乐知识,讲述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顺利地表达声乐知识。讲授法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讲述法。声乐教师使用描绘、叙述的方法讲解声乐知识,使用有趣的语言能够提高幼儿对声音知识的吸引力,让幼儿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盲人摸象》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四个盲人摸大象,因为每个人只是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人的表述都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其他人留下了笑柄。之后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摸象的情况,这样就能够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第二,讲解法。声乐教师对声乐理论知识进行论证和讲解,包括歌唱发声问题、呼吸方法的应用等。声乐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概念讲述清楚,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歌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自主地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三,讲读法。声乐教师一边演唱一边带领着同学们练习,一边讲解一边阅读的方法就是讲读法。通过讲读法,让幼儿感受使用腔体的共鸣来让声音更加的圆润、明亮,让歌声伴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起伏。

  幼儿因为接触的声乐少,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一般都是让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大声的演唱、兴奋的演唱,这是无意识的演唱状态。教师指导着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感受声乐的变化,将声乐演唱和自己无意识的演唱进行对比,找到这两种声音的差别,从而更加贴近地进行声乐的学习。在进行示范法教学中,教师应禁止学生单纯的模仿练习,因为成年人和幼儿的声音有很大的差别,幼儿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唱歌,就会出现假唱的情况,不利于幼儿进行个性的演唱。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的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儿教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好坏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遗憾的事很多幼儿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发展,忽视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相对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反而被忽视,导致幼儿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机。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认为依靠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游戏就可以完成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实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品德教育要借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讲解和歌曲的学习并不能完成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仅仅是表面上理解了这个故事或者歌曲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的只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老师对于幼儿品德教育问题了解的不够深入,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单纯的帮助孩子加强道德认识。认为品德驾驭就是教导孩子乖乖听话,不做有损同学、朋友的事情。而事实上幼儿品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责任感、诚实守信以及集体荣誉感都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总要内容。而实际上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旺旺忽视了这些。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智力的开发,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发展情况。幼儿佳偶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视也是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危机。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只有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同样,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幼儿品德教育同样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幼儿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将会影响未来色会的发展,影响正确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总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自私的表现,比如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对公共财务不重视等现象。如果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品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强壮的身体都是不完整的。

  品德教育史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总的来说,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父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都有利于幼儿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学习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多数在爷爷奶奶或者电视机旁边长大。这样的孩子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园,孩子不仅能学到基础、简单的知识、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人身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不来那个行为要及时的制止纠正。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确、全面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幼儿虽然不会直接单独的接触社会,但是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社会环境的好坏同样对幼儿的品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国家和个人要共同努力,积极的为孩子的颊囊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要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问题。自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质,为孩子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世界史我们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品德教育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幼儿阶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基石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古人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这一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定作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对幼儿的个性和品质进行培养教育,这对每位幼儿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在新的时代,我们更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寻求更加深入有效的教方式。

  众所周知,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就是家庭,所以家庭环境就会直接导致幼儿个性的形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不同家庭的父母教育观念也会不同。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不同的。很多父母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直接忽略掉幼儿时期的教育,认为教育不急于孩子成长的前些年,疏忽了对孩子心理上的重视,缺少亲身教育孩子的时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幼儿就很难形成独立良好的个性,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如今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年轻父母需要忙于工作来维持家庭开销,父母双方都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幼儿,所以幼儿的教育一般是由祖辈来完成。虽然祖辈可以很好地照顾好幼儿的日常起居,但是毕竟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模式不很了解,价值观念与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出入。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因看不惯祖辈过分溺爱孩子而发生争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信人格的养成难以实现。

  如今的幼儿园扩大幼师招收,导致很多学历和素质都不达标的幼师走上了岗位。但是教育的发展要以老师为本,教师自身无法有着良好的素质,就很难给幼儿带去榜样作用,甚至会误导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师的质量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幼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达标,虐童、体罚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幼儿园是孩子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打基础的地方,在这里幼儿的个性与品质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方向是很关键的。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还很难做到对幼儿心理上的培养,他们只是对幼儿的生活作息有一些程度的约束,无法深入到幼儿的思维层面上,也就很难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完善的品格。不仅如此,很多幼儿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他们只是得过且过,对于幼儿的个性不十分关注甚至有意疏忽,也无法很好地以身作则,给孩子的发展带去了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主要是做游戏,通过娱乐的方式来学习外界事物。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孩子入学开始就进行了严苛的要求,限制孩子做游戏娱乐。比如幼儿不可以随意走动,只能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不许交头接耳,保持沉默肃静等。这些要求无疑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只会让孩子更加害羞内敛,不能建立其良好的自信,也难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1]。这是被动刻板的教学方式,一味接受幼师的指令只会禁锢了孩子的思想,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阔发展。

  幼儿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只会对外界的事物做出本能的反应,不会多加经过大脑。所以孩子总是把自己淘气的天性展示出来。但是很多幼师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总是不由分说去惩罚顽皮的孩子,或者只对他们认为表现好的孩子多一些照顾。主要源于教师不能够清楚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只认为幼儿什么也不明白,幼师的行为不会考虑孩子的内心,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我们要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抛弃封闭的心理,使他们爱上集体生活,同时还可以刺激孩子的情感发展[2]。比如可以在教师里放一些玩具,让孩子很快的熟悉环境,没有负担的玩耍。同时幼师还要指导他们去自己规整玩具,自觉将玩具归位,养成孩子自觉的良好习性。

  幼儿的教育环境不可以一味严苛,不可以只是死板地呆坐在教室里,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在做游戏时也不可以过分严格要求幼儿,让孩子自由玩耍,释放天性。同时也要给孩子更多的游戏空间,不多加干涉孩子之间的玩耍方式,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比如让孩子自由玩耍,在一定的限制环境下自由交流,自由选择玩耍方式。而且幼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玩耍,多加交流互动。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幼师应该让孩子多多亲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走出去,多参加一些自然活动,释放天性。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增加对大自然的兴趣,还能够让孩子养成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亲身去种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幼儿们玩耍的时间久了,自然会对以往传统模式的娱乐方式产生倦怠。所以幼师可以多多开展一些新颖的活动,这些活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约束。这就要求幼师要多费工夫,在活动方式上进行创新,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又要锻炼孩子的独立和胆识,挖掘孩子不同的一面。让孩子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寓教于乐,慢慢渗透孩子的内心世界。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很不成熟,它的基础性和公共性还不能得到保证。现如今的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政府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发展该项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3]。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经费主要以家长投入为主,而且经费数量一般不低,导致家长为生计产生了很多苦恼。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幼儿经费,多建立公立幼儿园,减少因私立幼儿园造成的水平参差现象。也要重视地域差异,加大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投入,有效避免两级分化现象出现。

  总而言之,幼儿个性和人格的养成发展离不开幼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二者有着各种不同的职责。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更要剖析深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方法,洞悉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师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要更加新颖,更加丰富有效,走出角色困境,幼师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所以要不断直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引导幼儿健康发展。

  [1]程秀兰.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9:3-13.